金沙惊世20年如果金沙文物开口想必各个都是戏精
2021-08-13 15:42:33 来源:
2001年2月,尘封了3000余年的金沙遗址重见天日。今年是金沙遗址发现20周年,从昨日开始,成都日报锦观联手金沙遗址博物馆,重磅推出了金沙遗址惊世20年全媒体产品,揭秘金沙遗址的前世今生。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富有灵性的文物。从太阳神鸟到金面具,从铜牛首到石虎它们或与人有关,或是动物形态,惟妙惟肖,动感灵动。“万物有灵”,在它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今日,我们将带你领略金沙遗址六件宝藏文物的魅力,让你感受金沙3000年的璀璨历史和古蜀文明的万物有灵。
这件仅0。02厘米厚的圆形金饰充分地体现了古蜀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和对宇宙的浪漫认识。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2001年出土至今,太阳神鸟金饰在文物界中“顶流”的位置可是其他文物们多年来眼红不已但又不敢高攀的,毕竟金沙“c位”可是凭实力才能当的。
0。02厘米厚度的圆形金箔浓缩了3000年的宇宙时光,蕴含了古蜀人的浪漫自然观与宇宙观。
当眼前晃过这道璀璨金芒时,那些遥远的神话和深不可测的生命之光——太阳,恍惚间已近在咫尺。
这件来自晚商至西周的黄金面具虽然体型微小,但是在争国宝出道位上可是毫不示弱的。
微微凸起、新月模样的眉毛,超大眼眶、高直的鼻梁、加上略呈笑意的嘴巴,这样正气又标准的外貌在视觉上为大金面具加了不少分。闪闪发亮的纯金装置给人留下强烈的第一印象,也让大金面具离国宝出道赛的出道名额又近了一步。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届的国宝出道赛中来自金沙的大金面具的表现,他究竟能不能凭借国宝御用的国字脸成功闯进决赛获得出道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来早在商周,我就已经是妥妥的浓颜大帅哥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是颜值风向标呀!”
脸部瘦削,眉弓突起,颧骨高凸,橄榄形大眼,再配上扇风大耳,这不就正是现在大家所说的五官立体的浓颜系长相嘛!
头戴13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的精心打理过的三股发辫,看来铜立人还是个懂得精致打扮的男生呢。
从平头顶和麻花辫来看,小立人是三星堆文化时期辫发族群的后裔,不仅长相优秀,还是商周时期上层社会的主要构成和政治元首。
当时的辫发族群相当于一个地区的政治元首,是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主要构成,可能执掌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等世俗事务。
而小立人双手上抬,左右手皆圈作圆环的手势似乎又传达了某种巫术含义,推测为具有宗教权力至上的上层社会贵族。
此类牛首常出现于商代至西周之际大型青铜容器的肩部或作为提梁卣两侧的装饰,推测这件牛首也是大型青铜器上的立体装饰。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头一次见嘴巴大开,露出尖牙但还萌萌哒的老虎吗?”
这座蛇纹岩,灰黑色的身体相间大量灰白色虎斑纹的石虎,躺卧着张开虎口并露出几颗尖硕的牙齿,按理应该给人一种害怕、敬而远之的感觉,但这只老虎似乎非常“反差萌”,怎么看都像一只懒懒的趴着晒太阳、打着哈欠的大型猫科动物。
看来可爱真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早在商周就已经被这只超萌的石虎领悟透彻了。
自然而拙朴,静态之中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这只可爱的石虎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铜人形器巴掌大,四肢躯干都齐全,唯独没有人头,而人头的位置被一个夸张的圆形代替。
商周铜人形器两侧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个小圆孔,通过实验分析,该文物可能是祭祀时用于悬挂在某些器物上的装饰物。看来这个用圆孔取代人头,“脑洞大开”的小铜人一定很聪明机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卢星宇 海报设计 卢星宇 素材提供 金沙遗址博物馆 编辑 李旻 校对 田莉